会长文章

弘扬佛教依正不二思想,建设现代生态文明

2013/10/24 17:03:19    来源:大公网    作者:湖南佛教协会  浏览次数:1528

圣  辉

原国务委员戴秉国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


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

核心提示:2013年7月21日,在贵州铜仁市召开了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。本次论坛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分论坛,旨在更好地挖掘、保护和传承梵净山佛教文化,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,推动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与佛教文化的协调发展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在开幕式上发言,阐发了佛教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。内容如下:
尊敬的戴国务委员秉国先生、莅会的各位大使、贵州省人大张群山副主任、铜仁市委刘奇凡书记及各级领导、诸山大德长老、各位法师、各位嘉宾、大会主持人:
在这盛世明时,龙天降吉祥的良辰吉日,我们在佛陀大慈悲、大智慧的加持下,来到贵州铜仁,山青水秀、充满了灵气、佛气的梵净山,举行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,着力推动发展绿色产业、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,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“中国梦”做出贡献。“中国梦”是中国人的梦,理所当然也是佛教的梦。要圆成中国梦不能靠空谈,只能脚踏实地。所以今天我们在梵净山举行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,意义非常深远。在这殊胜的因缘中,我们以无比的感恩之心,感恩我们伟大的时代,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,感恩伟大的佛陀。热烈祝贺论坛的隆重召开!
一、佛教的生态思想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
20世纪以来,环境保护已成为一大世界性的难题。所以会产生“生态危机”,我们佛教认为,是人类的“共业”所感召而形成的。它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、工业全球化、人口过剩等都有关系。但更深层次的因缘,则是人类的价值观念的偏离以及行为方式的失当才发生。所以人类只有实现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根本转变,善待自然,才能克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,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在这一方面,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蕴含着依正不二的思想,为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一种古老而常新的生态智慧,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佛教是一个充分尊重生命、尊重自然的宗教。佛教的缘起论、业报论、慈悲观、平等观等教义中,都体现了伟大的生态思想。特别是佛教的“依正不二”的宇宙观和节制欲望的生活观,对于克服“人类中心主义”和现代消费主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二、佛教依正不二的宇宙观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拨乱返正
西方生态学家有一个普遍的看法,认为“人类中心主义”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一大思想根源。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,人类被设置在宇宙的“中心”,凌驾于万物之上,人既是“万物的尺度”,又是“造物主”的“异己力量”,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不是为了“回报”自然,而是为了“改造”自然、“征服”自然。在主客二分的观念和科技理性的助推下,人类这种宰制能力被不断放大,终于导致了宇宙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灾难性后果。
佛教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迥异于西方传统。佛教从“缘起性空”的宇宙观与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的生命观出发,形成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慈悲观念,将“不杀生”作为佛教徒的第一大戒。佛教认为,世界上的“有情”生命因为生命境界的不同,而在“六道”中轮回流转,人不过是其中的一“道”,众生都是平等的。佛教甚至认为石头、瓦砾之类的“无情”之物也有“佛性”。禅宗的“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”,苏轼的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”,均是这种思想的体现。佛教这种有机的宇宙观和平等的生命观打破了人与万物的对立状态,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“非人类中心主义”的生态智慧。
佛教认为,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存的,是“正报”与“依报”的关系。“正报”是我们内在的身心世界,“依报”是外在的自然环境。一切山河大地、花鸟虫鱼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,是依报;而人类的行为、言语、思想构成我们的身、口、意三业,是正报。在佛教中,正报是主动的,依报是被动的,依报随着正报而转移。《维摩经》云:“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所以,自然环境的好坏是与人类的观念、思想和行为不可分离的。就是说,人类的身心和谐,则能促成自然环境的和谐;反之,人心不善、浮躁不安、制造恶业,必然环境恶劣、灾害不断。这便是业感缘起、报应不爽的道理。正是因为佛教相信因果、相信依正不二的原理,所以佛教最大限度地尊重生命,尊重自然,佛教不仅推行放生的理念,而且历来寺院所在之处无不是青山绿水,环境宜人,生态和谐。
三、佛教节制欲望的“惜福观”是对现代消费主义的纠偏
生态问题产生,若从人类自身、或是从人类的精神深处寻找原因,那就是人类欲望的过度膨胀,在无休止地外逐中丧失了自我。今天,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、消费至上的时代,人类在肆无忌惮的、毫无节制的消耗和浪费地球有限的资源,过度消费和享受已经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“流行病”,这是人类生存的悲剧,也是导致现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。可以肯定,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类精神的堕落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,生态危机的实质就是人类精神的危机。因此,生态危机的解决期待着一场真正的“思想革命”。这场“思想革命”的核心,就是人类必须适可而止、悬崖勒马,对日益膨胀的欲望进行降温。在这一方面,佛教的节制欲望的“惜福理念”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,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可贵的“心灵环保”思路,对于解决现代生态危机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佛教一向认为,对欲望的不合理的追求是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源,而人生苦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“贪嗔痴”三种“根本烦恼”。《佛遗教经》上说:“多欲多烦恼,少欲少烦恼,无欲无求,则无烦恼之患。”《佛遗教经》还特别提到“知足之法”:“若欲脱诸苦恼,当观知足,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。知足之人,虽卧地上,犹为安乐。不知足者,虽处天堂,亦不称意。不知足者,虽富而贫。知足之人,虽贫而富。不知足者,常为五欲所牵,为知足者之所怜愍。”中国人常说的“知足常乐”,按佛教所说,这是因为知足的人,不再为各种欲望所牵挂,心中平安快乐。佛教开出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,也就是对治人的各种欲望。在佛教看来,无欲或少欲是人类获得“欢喜平安”之乐的关键。所以知足常乐,不但是佛教的生活情操,更是爱护自然、保护自然的一种崇高境界。
佛教关于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,在现代这一物欲横流、生态失衡的时代凸显出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。现代文明实际上是在纵欲主义的绝路上行进,人们在狂热地“购买”和“使用”中寻求自我满足,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吃掉、穿坏、更换或扔掉一切,而知足常乐、艰苦朴素一类的古训倒成了迂腐之见。可以预见,人类在消费主义的驱使下若再不回头,地球有限的资源将被迅速挥霍耗尽,承载人类与万物的伟大星球,人类如果再不自省,将来就会毁在人类的“欲望之海”。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,人类非常需要运用佛教博大精深的生态思想的正能量,吸取其积极的生态智慧,提倡和实践一种简朴、节俭、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,就像我们今天置身于一片祥和,充满了佛气、灵气、和气的梵净山一样,来体现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感动。在无比的感动中,让我们论坛的功德,回向社会和谐、国泰民安、世界和平,并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!
最后,祈愿慈悲的三宝、加持论坛圆满成功!与会者吉祥如意,福慧双增!